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31.
义利之辨,既为儒家的传统论题,在现代的意义世界里,也能转出它新的生命和新的形式。论语时代发轫的这一命题,与墨学的对峙与交通,经过董仲舒、程朱一系的补充或补订,兀然在有宋一代朗现出新的气象。水心环绕此命题所下的补正工夫,即是其中的一案。《水心别集》卷三说“崇义以养利,隆礼以致力”,到了水心晚年来了个大的转换,一方面仍是义利并举,另方面则是利先义后,谓之“成利致义”。比照横渠、朱子用“心”来统贯“性”“情”二观念,水心在“义”与“害”的链接间,寻到了一个大写的“利”字:利,既可以是“义”,也可以是“害”,犹一剑双刃,较之“心统性情”,它是“利统义害”。故,就结果言,水心说坦荡地展臂拥抱墨学,却恰好造成对先秦儒义本学统的彰显,与小程子辨明兼别、融通儒墨的理一分殊说,有不二之妙。  相似文献   
132.
《管子》的生态哲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哲学,认为:《管子》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以“道”根据和调节机制的和谐平衡的有机整体系统,认为天地生态系统遵循着基本的生态法则,阐述了“人与天调”、“天人相因”的内在统一的生态存在论和实践观。《管子》以“道为物要”的生态价值观为基础,把自然现象道德化,把人类的道德推广到自然万物,提出“德润万物”生态伦理命题。《管子》从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观点,揭示了自然现象的属性与人的能力品质的内在一致性。《管子》主张遵循天人感应之“时德”的农业生态伦理与政治生态伦理。《管子》把生态伦理法律化、行政伦理化。  相似文献   
133.
在君主论、革命论、国家论方面,黄宗羲与孟子的政治思想存在很大差异。在君主论方面,黄宗羲以“职能”说突破了孟子的“天命”说;在革命论方面,黄宗羲在恢复孟子的“王朝革命”思想的正当性的同时,去除了其“天命”色彩,揭示了“革命”的功利性一面,扩大了革命主体的范围;在国家论方面,黄宗羲根据孟子的“民贵君轻”说,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论题。突破了“君国一体论”的框架。以黄宗羲为代表的中国的政治传统与西方的近代政治思想具有相通因素,二者交汇在一起,形成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思潮。  相似文献   
134.
王帆 《周易研究》2006,(4):73-78
汉代儒家领军人物董仲舒的主要哲学著作《春秋繁露》蕴含着深厚的易学功底,其哲学基本上是《易经》的阴阳学说的引申,主要体现在:一、“阳尊阴卑”的阴阳观,二、感应论,三、“天地人”三才之道与法天及“与时偕行”的思想,四、“见微知著”的发展规律论,五、“神道设教”与灾异谴告说的内在联系。董子对于易学思想的继承与发扬更具有自觉与圆融的特点,从而使自身的思想与传统易学浑然一体。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哲学史》2006年第1期刊发的胡永中《有关王阳明的两个考证》对阳明学研究中的两个比较重要的问题提出“新说”。其一,以南刻《传习录》刊刻时间在嘉靖五年八月至嘉靖七年十月之间;其二,以王阳明首次提出“致良知”三字的时间在嘉靖三年甲申,并基于此,曲解王阳明《年谱》辛巳“始揭‘致良知’之教”的含义,质疑《年谱》所引“遗书守益”为“来历不明”、为“可疑”。其考证结论既不成立,其推理过程亦问题良多。本文通过驳论,意在澄清相关事实。  相似文献   
136.
安荣 《中国道教》2006,(3):22-25
劝善书,又称善书,是产生于北宋末南宋初、盛行于明清时期的一些专门宣传伦理道德、劝人弃恶从善的小册子,其中心思想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书写形式通俗易懂,有劝善文、劝善歌、劝善图说、功过格、宝卷等。这类书籍儒释道三家都有,而道教劝善书因出现的时间较早、影响较大而起了带头的作用,如被誉为“善书三圣经”的善书即是道教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其中《太上感应篇》还被誉为“善书之祖”。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教育的视角以一些道教重要善书为例简要探讨其伦理思想。一、道教劝善书伦…  相似文献   
137.
老子《道德经》上下篇多次提到水、甘露、江海、川谷等水意象,以水设喻,论述其独特道体形而上学中的处柔、守雌、虚静的人生观。提出其“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著名论断。纵贯其水意象的总体趣向,可以归纳出其内在的五大哲学内涵。一、神之造物:涤除从远古有神论角度看,万事  相似文献   
138.
良知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致良知”是阳明学说的核心。“致良知”是他的宇宙论、道德论,也是其修养论。“致良知”对构建和谐社会有重要意义。如今中国社会出现了许多不和谐,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冲突、矛盾、对立,比比皆是。但归根到底是人自己与自己不和谐,即身心不和谐。为此,需要从阳明学中,吸取一些智慧“省察克治”,限制乃至祛除无限膨胀的私欲,抛弃消费主义,过勤俭生活。  相似文献   
139.
心学是一种复杂且多元多样的思想体系,心学内部诸种思想形态的演变均与社会政治 实践密切相关。明代心学家以陈白沙和王阳明为代表,建构了恕道的两种形态:因应万 物变化、一体地予以包容接纳的“平等”形态;以情为核心建构富有情谊的公共社会的 “差等”形态。这两种形态在阳明学派中以内在张力的形式存在。黄宗羲对感应与恕道 的诠释克服了这种张力,并建构了一种极具创造性的个体性伦理体系。厘清上述心学思 想的演进历程,对于开发心学思想的当代价值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0.
张之沧 《学海》2002,1(3):109-114
与叔本华那幽思玄妙的唯意志论和低靡沮丧的悲观主义相比 ,老庄哲学既惊世骇俗又深邃睿智。在老庄看来 ,理智不是意志的工具 ,欲望不是罪恶的渊源。痛苦与欢乐都为心性所为。只要能绝圣弃智、绝巧弃利、见素抱朴、淡泊名利 ,私欲贪鄙就会悄然而没 ,人们就会情志舒畅 ,不会像叔本华那样悲悲切切、愤世嫉俗、傲慢狂躁、狭隘自私、孤僻冷漠、偏执少爱 ,而是为人宽和温厚、胸怀坦荡 ,既能包容天地 ,囊括八荒 ,又能泽润万物 ,施惠万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